值得倡导的生命教育课程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行动,也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发生。但是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其性质、地位、目标、内容、资源开发和师资配备都尚处在初级阶段,很不成熟。我们认为,生命教育的真正有效落实在于其课程化,也就是要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有合理的内容、课时和授课教师,有研究、管理和评价的保障,这样生命教育才会像学科课程一样趋向成熟和完善,促进学生生命的完整成长。
一、生命教育课程化的意义
1. 关涉生命的课程最有价值
早在19世纪,著名哲学家斯宾塞就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极大程度影响着人们选择哪些知识进入课程体系。斯宾塞对当时流行的知识价值观进行了批判,并响亮地提出结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是科学。”重视科学知识的价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影响着学校的课程选择和设置,时至今日,这种影响还是有增无减。但是,我们也日益发现:科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生命问题,科学甚至造成了新的生命问题(如新技术带来的生命伦理问题),科学的进步与生命的成长并不成正相关,生命的自我实现和真正幸福与科学并没有多大关系。我们目睹和见证了科学技术的繁荣和日新月异,我们却在怀念和追忆人类的美好的生命意识、生命精神、生命意志和生命情怀。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科学一枝独秀的课程体系是否恰当?科学占据学校课程主体地位是否合适?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增加新的要素?是的,我们认为:生命本身就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这种价值高于包括科学在内的其他一切外在价值;生命本身就是一门需要探索和学习的课程,这种探索和学习值得我们付出毕生的精力。生命教育就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竞争的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如果一种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很多,却没有学会如何幸福地生活,那这种教育至少是残缺的,甚至可能是反生命、反教育的。
2. 专题课程的统整十分必要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关于生命本身的课程也不是没有,但这些课程大多都是以专题课程的形式在开展,如安全教育、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与性教育、预防毒品与艾滋病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小学的专题类课程达几十种之多。这些课程时有时无,时断时续,往往取决于两类风向标:一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红头文件,当集中出现某类问题时,行政部门往往会强调加强某种教育,学校也就开设这门课程;二是教材供应商的公关能力,当教材供应商的触角抵达了各地的课程及教材目录,学校也就会开设这门课程。这种依据外在力量推动的专题课程存在很大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没有系统规划,造成大量的重复和浪费。如果我们细看各类专题课程,基本上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重复交叉现象严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了学习浪费。其次是专题课程没有精心打磨,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很多专题课程是临时速成的,没有合理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这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快餐式”精神食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我们认为,可以将目前学校各类专题课程进行统整,将学生作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系统化、依据学生生命的内在需求和实际生活推动课程建设,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专题课程统一命名为“生命教育”。
二、生命教育课程化的策略
1. 精心设计课程目标
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设计一个目标体系,难度更大。但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我们首先必须确立这门课程的目标体系。当前,在上海、黑龙江、云南、湖南、辽宁等地在开展生命教育出台的各类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中,都对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释,反应了各地教育研究和管理人员的不同视角和各自的侧重点。我们认为,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是生命教育的根本宗旨和核心目标,在这个总目标指引下,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的自然生命,使人的自然生命在教育的环境下得以健康、顺利的生长,从而为进行其他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第一层涵义即“学会生存”;其次,要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社会生命,学会遵循社会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使自己成为受人尊敬和受人欢迎的人,学生的第二层涵义即“学会生活”;再次,要帮助学生不断充实、完善个人的精神生命,使学生知道人因精神而高贵,生命因精神而永存,精神的成长永无止境,学生的第三层涵义即“学会生长”。只有实现了人之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和谐发展,生命教育才算是完成了它的应然使命,才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为了生命的教育”。
2. 系统选择课程内容
从广义上说,一切关于生命的知识都可以作为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但是,人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把最核心的知识纳入到课程中来,摒弃“生命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需遵循经典性、系统性和地方适应性原则。经典性是指内容选择要注重“举一反三”中的“一”,把人类关于生命的核心价值观和知识经验选作课程内容,把经得起岁月和时间考验的内容选作课程内容。系统性是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命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合理选择和编排内容,避免随意凌乱和颠倒重复,系统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考虑人是从出生到成长到衰老再到死亡的完整过程,二是考虑人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完整存在。地方适应性是指生命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和文化传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国家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内容,欠发达地区不能照搬发达地区的生命教育内容,农村不能照搬城市的生命教育内容。真正具有地方适应性的内容,才能满足当地生命个体的真实需要,引起生命个体的“共鸣”,从而真正具有教育的价值。附图是笔者主编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生命教育》系列教材内容体系,供学术同行参考指正。
《生命教育》专题及对应领域
生命教育专题 | 对应领域 |
关注生命 | 自然与科学 |
尊重生命 | 法律与制度 |
珍爱生命 | 道德与伦理 |
欣赏生命 | 艺术与审美 |
成全生命 | 实践与活动 |
敬畏生命 | 哲学与宗教 |
(《生命教育》小学3年级-高中2年级 人民出版社)
《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内容一览表
生命教育专题 | 主要内容 |
关注生命 | 生命的演进 |
生命的世界 | |
生命的科学 | |
尊重生命 | 生命的尊严 |
生命的权利 | |
生命的关怀 | |
珍爱生命 | 生命的安全 |
生命的健康 | |
生命的责任 | |
欣赏生命 | 生命的历程 |
生命的情感 | |
生命的艺术 | |
成全生命 | 生命的规划 |
生命的价值 | |
生命的幸福 | |
敬畏生命 | 生命的信仰 |
生命的意志 | |
生命的归宿 |
(《大学生生命教育》 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 全面开发课程资源
凡是有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教师是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应该学会开发并有效应用各类教学资源,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库,使资源具有更多的教育附加值,促进学生生命及学校课程的发展。
4. 灵活进行课程教学
生命教育有两个重要的方法,一是强调生命自身的主动体验,二是强调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在日本电影《和猪猪一起上课的日子》里,这两个方法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老师先让孩子们喂养和轮流照看一只小猪,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生命成长的不易,后来又让孩子们集体讨论决定这只猪是留下来还是被吃掉,让孩子们思考食物和生命的关联性以及生命最终的结局。当孩子们亲眼目睹一个生命的成长和结局,并为之付出、为止争执,为之哭泣时,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懂得生命的短暂,感恩生命的赐予,敬畏生命的自然规律。这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5. 重视培养课程师资
学校生命教育教师应饱含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怀,具有广而精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技能,目前我们尚未有一支生命教育的专业队伍。因此,用生命教育的理念和知识武装教师,提升教育者的教育素养和幸福指数,是落实生命教育的根本途径。生命教育强调为教师的美好生活添彩,关注教师校园生活质量,关注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关注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使教师这个职业真正成为既受人尊敬也令人羡慕的职业。如果我们的教师本身很冷漠,教师的生命状态本身不乐观的话,师生之间的相互温暖、彼此成全就很难发生。因此,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应该是教师的自觉追求,成为教师生命中的贵地应该是学校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不仅是针对学生的,也是针对教师的。
一切先进的教育思想,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在课程之中,否则,先进的教育思想就难以转化为师生的实际行动。因此,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自觉追求,把生命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并逐渐制定出科学的生命教育课程标准,编写出高质量的生命教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使生命教育真正走向规范化和可操作化,就一定能创造一个更温情、更和谐、更阳光的教育情境,并让所有师生过更有尊严与幸福的生活。
第一期全国生命教育种子教师暑假研习营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中国生命教育网联合开发和实施课程
报名微信曹专:15911015618
往期回顾:
2.他经过30年的生命教育课程实践,使学校真正成为了洋溢着快乐和幸福的地方!
3.为什么他设计的生命教育课程,让学生比同龄的孩子们表现得更为杰出?
6.深圳营|关于举办“生命教育种子教师暑期高级研修营”的通知